福建质量管理全媒体中心(公众号:福建质量管理)2019年11月11日:
带着“红头文件”,学着“专业话术”,
以宣讲团的名义
走进企事业单位免费宣传环保知识。
乍一看,这样的公益事业
真是应该得到点赞。
但结局的“反转”
往往让人措手不及——
前期课程的铺垫,
都是为了推销
水素杯、家用净水器等产品。
原来,
这是“忽悠套路”升级了。
建网站
营造“高大上”抬头
2018年6月,该公司负责人杨某让其员工在上海市崇明区注册成立某环保中心(有限合伙)。但其实公司未实际运营,注册目的是为了报备网站使用。同年,杨某让其员工以该公司名义报备成立中国环保健康网(www.huanbaozg123.cn),由杨某实际负责管理该网站。
为宣传需要,2019年2月,杨某自行印制“关于美丽浙江与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函”,该函抬头为“中国环保健康网”。
“为进一步提高环保系统宣传工作水平,我省开展环境主题‘美丽浙江 我是行动者—坚决打好浙江碧水蓝天净土攻坚战’宣传活动……”
这份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工作函,主要是与对方单位商洽环保宣传工作,提出会由“中国环保健康网”委派环保教员,赴全省各单位宣讲,希望对方单位能积极配合。为了更加逼真,甚至还印上了监督电话,并加盖“中国环保健康网 浙江站”红章。
等上钩
打磨“第一通话术”
据进一步调查发现,该公司的职员主要由话务员、宣讲人员(环保教员)、售后服务人员、财务和人事管理人员四块组成。为了获得更多机会开展会议并借助会议销售其产品,杨某会对新员工进行系统性培训、传授电话沟通技巧。接着,让话务员通过各大网站寻找机关单位、企业等单位联系电话,通过电话联系主要负责人,严格按照“第一通话术”等通话模板进行电话应答。
“你好!我是中国环保健康网的XX科员,为配合杭州创建生态文明城市,我单位会安排宣教小组老师到贵单位采取多媒体宣讲!时间40-50分钟,需要贵单位组织人员在会议室参加学习……”
一番开场白后,
如何应答对方的问题,
也有提前准备好的答案。
⭕ 如果对方提问单位性质,话务员会回答他们是一个公益平台,专职开展低碳环保知识宣讲;
⭕ 如果对方提问该平台受谁监管,话务员就说是受市场监管部门或环保部门监管;
⭕ 要是对方表示没听过这个单位,话务员就会“坦然”地表示,他们是去年10月份刚成立的,由于该项工作没有涉及政治任务,也不需要经费,所以没有上级文件,各单位自行安排时间即可。
本文标题:环环相扣,假公益竟藏着真推销!这个“环保宣讲团”栽了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bchinaw.com/hbnews/410.html